作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奠基者,一汽集团在新能源赛道上展现出「传统积淀+前瞻创新」的双重势能。从“电动化、智能化、网联化”战略框架落地,到建立专属纯电平台、混动技术矩阵,一汽以全品类覆盖(纯电/插混/氢电)为锚点,重塑新能源时代的品牌竞争力。其背后是对政策导向、消费升级与能源变革的深度研判——在双碳目标驱动下,既延续红旗、奔腾等子品牌的高端化基因,又通过技术模块化实现成本优化与产品普惠性。
1. 三电系统突破:自主研发的新一代永磁同步电机,在效率(NEDC工况下驱动效率超95%)、轻量化(铝合金壳体+集成式设计减重15%)领域领跑;混动专用发动机热效率突破45%,配合DHT Pro双电机混动架构,实现亏电油耗低至3.8L/100km的能效表现。
2. 智能底盘与安全:线控转向、空气悬架等技术赋能底盘自适应调节,结合“车-云-端”电池安全监测系统(实时预警热失控风险),构建从行驶到储能的全维度安全壁垒。
3. 智能网联生态:基于自研车机OS打造的“旗偲”智能系统,融合高精度地图、多模交互(语音/手势/触控)与OTA全域升级,让车机成为“移动智能终端”,用户可自定义场景化服务(如通勤模式自动调节座椅、空调)。
▍高端豪华领域(红旗品牌):红旗E-HS9以“陆地商务舱”定位,搭载93.4kWh三元锂电池,CLTC续航超690km,后排配备智能交互大屏与航空级座椅,重塑纯电豪华MPV的价值标杆;红旗H6 PHEV则瞄准年轻精英,轿跑设计+插混系统(纯电续航130km),平衡性能与节能。
▍主流家用市场(奔腾/一汽-大众等):奔腾E01依托纯电平台实现2900mm超长轴距,全域热管理系统保障-30℃极寒续航达成率超85%;一汽-大众ID.系列(如ID.4 CROZZ)则以德系品质+本土化智能升级(AR-HUD、IQ. Drive L2+),抢占合资纯电SUV高地。
▍商用与特种领域:氢燃料电池客车已实现公交、物流场景示范运营,自主研发的70MPa高压储氢系统+燃料电池耐久性技术,为商用车零排放提供“氢动力”解决方案。
上游端,一汽深度绑定电池龙头(如宁德时代)共建联合实验室,布局固态电池、钠离子电池前瞻研发;中游整合轻量化材料(铝合金、碳纤维)、智能传感器供应链,打造“京津冀+长三角+珠三角”协同制造集群;下游构建“充电网+换电网+服务网”三位一体生态:超300kW极速充电桩覆盖高速干线,换电车型实现3分钟能源补能,APP集成维保、能源补给、车生活服务,用户体验全周期数字化。
一汽新能源的布局不仅是企业的市场突围,更是中国汽车工业“换道超车”的缩影。通过技术标准输出(如参与新能源汽车安全、充电接口国标制定)、海外市场拓展(东南亚、中东电动化车型出口),其正在重塑全球汽车产业格局。未来,随着氢能源商业化提速、L4级自动驾驶技术落地,一汽将以“技术开源+生态开放”模式,推动新能源汽车从“交通工具”向“智慧移动空间”进化,让绿色出行普惠更多用户。